| |||||
|
|||||
平時走路上下班時,常路過一家柴火灶餐館,偶爾能見到縷縷炊煙升起,怦然心動好生歡喜。有次禁不住走了進去,看到了土灶、煙囪、鐵鍋……又見通紅的灶膛、跳動的火舌,透過廚房里特有的熱氣與菜香味,一切的記憶溫暖起來…… 生火做飯是很辛苦、細碎的事,不似輕觸手機屏幕下單點外賣那樣輕易、簡單。在我身邊有很多人都輕視了這日復一日的家務,忽略了家人做飯的那份辛勞。其實,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需要有這份人間煙火味兒,炊煙與熏香,是平淡而溫馨生活中的一份從容。 經(jīng)常做飯菜的人都清楚,這活計算得上是一門“學問”,是要花很多心思潛心鉆研,才能用簡單的食材做出美味佳肴。當然,即便做出來的只是簡單的飯菜,亦可以滿足一家人的口腹之欲,凝聚著一家人圍桌而餐,其樂融融。因而,不能小瞧這些飯菜,這里面是有著濃濃親情和生活的甜蜜。 我學做飯是被動的,被逼出來的。記得十來歲時,那時候村里剛實行家庭聯(lián)產(chǎn)承包責任制,母親每天起早貪黑地搶著農(nóng)時,一大早就下到責任田里去做營生。我年紀雖小卻要承擔挑水、煮飯、炒菜等家務事。站在柴火灶前亦只是高出一個頭,卻在那個年代學會了煎炒烹煮、勾芡調配等“技能”,學會了多道“拿手好菜”。從那時起,村落晨曦、落日下的裊裊炊煙,就牢牢定格在我的記憶里了。 與妻相識后,我的工作時間相對固定,能準點上下班。常事先做好飯菜,接她下班過來吃飯。所幸自己有較好烹飪的基礎,能做出讓她認可的飯菜。經(jīng)歷了半年的時間,我以質樸的飯菜香味與世間的溫情,收獲了一份愛情和對未來的憧憬。 剛結婚不到一個月,因工作需要隨隊奔赴項目施工一線。十多年長年奔波在外,一年難得有一兩次回家探親的機會。每次回到家,看到妻子總有忙不完的瑣碎繁雜家務活,忙得像個陀螺,我會承擔起做飯、燒菜的活計。每次休假,于我來說,為一家人做飯是在享受生活的安暖,身心雖累,只愿家里一切安好,飯菜香、覺也安穩(wěn),這樣平淡的日子每天都讓人知足。 喜歡烹飪的人,都有著一顆細膩、溫存的心。回到機關工作生活安定下來,為了能讓妻兒吃上可口菜肴,我除了翻看菜譜、看電視里的美食欄目外,在外用餐時也會留意餐館里一些特色菜,變著花樣反復實踐。當每一份精心制作的菜品呈現(xiàn)在家人面前,看到他們有了食欲,我自己亦會有一種滿滿的成就感。時間久了,我心中便有了固定的菜譜,記錄家中每個人喜歡的那幾道菜,慢慢地就成了最經(jīng)典的保留菜肴。 那些年一到春節(jié),我們一大家人會從四面八方回到父母的身邊團聚,因怕累壞年邁的母親,我主動承攬團年飯燒菜的活計。就炒菜而言我更喜歡在易掌握火候的柴火灶上,應該說那是我最拿手的炒菜方式。手起刀落,快速將所有食材配好,生火熱鍋、倒油、炸蔥姜,鍋鏟翻飛,隨著一聲聲熱鍋下食材的爆響,鍋中滋滋作響……在鍋碗瓢盆交響樂中,紅燒肉、酸醋豬腳、燉雞湯、浸壇豬皮、肉丸、泡菜牛肉、釀豆腐、冬筍炒臘肉、紅燒魚等一道道菜肴,在一家人的熱盼中閃亮登場,剎那間,一種喜慶、祥和的團圓氛圍便蕩漾在一家人心間。 兒子離家求學后,常年就我與妻在家留守,就算平時工作再忙,但每天回到家我都會做幾道家常菜。那刻,我做飯完全是一種隨心所欲的心態(tài),認定的是自己所想、所求、所盼的紅塵中那份煙火氣息,是平凡生活中的一份深情。 多年來,我常會在周末早起,先在市場選好食材。逐個打電話,把同城工作、學習的弟弟、侄女們一起叫回家來,親手烹制幾道帶著家鄉(xiāng)味道的菜肴,熱氣騰騰、香味撲鼻,釀造出來的是家人團聚安寧的幸福味道,感受到的是人間煙火氣的醇厚甜美。 生火做飯,是天下百姓安度時日的歡歌。其中,有幸福生活打拼的喜與憂,亦有偶爾泛起的淡淡鄉(xiāng)愁。 | |||||
【打印】【關閉】 | |||||
瀏覽次數(shù): | |||||
|